📚監控資本主義時代📚
這本已經看完一陣子了,但因為太燒腦遲遲沒有分享。作者把原本不好懂的觀念解釋成我可以懂,真的很厲害。以下是用我的理解重述作者要表達的,如果我講錯那就是我理解錯誤,請去看原書。
如果一年只看一本書,今年我會推薦的就是這本!
監控資本主義指的是某些大公司(谷歌和臉書)透過監控人類行為達成他們的霸權。全書都圍繞在三個問題:
❓誰知道?誰決定?誰來決定誰決定?
很遺憾地這當中沒有一個是使用者。
「如果服務免費,那你就是商品」這句話作者也指出並不精確。我們,使用者本身並非商品,而是產生原物料的油田。她把我們生產的原物料稱作「行為剩餘」,我形容成油田裡的油。
我們在google和臉書上的所有動作(行為剩餘)都被他們追蹤,他們追蹤滑鼠軌跡、點擊、你的按讚等等做出各式行為預測。他們把這些行為剩餘(原油)提煉成可賣錢的商品賣給廣告商,這才是這一切的運作方式。而現在的隱私權規範形同虛設,身在其中,我們對隱私權條款並沒有討論空間,只能接受或是拒絕使用該項商品。
這是為什麼估狗要最大化它的使用者,油田越多,能開採的油當然也越多。書中沒有提到蘋果,我們先假設蘋果相對有良心好了。但這其實又很無從選擇,除非你選擇不用智慧型手機,不然買不起蘋果的也只能當估狗的油田買Android手機被估狗收割。
google的油田延伸到Android手機跟街景服務,透過這些,它把資料收集從線上拓展到線下,被收集的人不知道也沒有拒絕空間。甚至反過來驅動使用者,書中的一個例子是某人的家頻頻遭到寶可夢玩家打擾,因為寶可夢公司錯放了怪在他家。但寶可夢同樣可以跟餐廳、商店結合,麥當勞付錢給寶可夢公司,心滿意足的寶可夢玩家們就會蜂擁進入麥當勞帶來真正的實體收益。
書中並沒有給出解答,但作者贊同歐盟的GDPR,我感覺作者比較傾向透過法律來規範。
我個人看法是去中心化才是解答(書裡完全沒討論到去中心化我也是有點意外)
當我們不依賴臉書或其他特定社群網站也可以和朋友及時交流,資料屬於個人,這才會是解答。去中心化的例子像是email,誰都可以有email帳號,不需要限定像幾家大公司才能申請,這就無法壟斷。
但因為email的分散和不及時所以我們喜歡臉書和其他社交媒體,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解方的。因為喜歡臉書環境帶來的和朋友交流,所以我們更要取而代之。
我還是把希望寄託在Tim Berners Lee的Solid,去中心化的連結式網路。至於出走到其他臉書替代品,例如Mewe,我是不覺得有用。決定權依舊不在使用者手上,只是又養大另外一家臉書而已。
最後,感謝你看到這裡。
這是我新設定好的email,我不確定我會在電子報寫什麼我也沒有要馬上離開這裡
但我知道我終究會離開臉書的,如果你還想追蹤我的分享,歡迎你留下你的email
我想我會用email開始分享一些更私人的心得
https://yilungc.com/mylittleone/
讀墨連結
http://moo.im/a/4atBFS